温馨提示
你的显示设备分辨率太低,为了保证网站访问质量,请进入全屏模式
PS:为了保证网页浏览效果,建议使用谷歌、360、火狐、欧朋、搜狗等主流浏览器
如果您的浏览器当前模式为兼容模式,建议改为极速模式
  • CN
  • EN
  • JP
  • KR
  • 天气

  • 全景

  • 建议

  • 微信

  • 顶部

  • 探秘·追寻·缅怀·传承

    LIANGDANCHENG OF CHINA

    探秘深山迷宫 | 追寻强国历史 | 缅怀民族英雄 | 传承中国精神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 把红色传统发扬好 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景区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两弹城 -> 景区文化

    文化内涵

    发展历程

    “两弹一星”功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打破核大国的讹诈与垄断,为了世界和平和国家安全,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党中央高瞻远瞩,果断做出了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老一代科学家和广大研制人员发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精神,风餐露宿,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取得了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1964年10月16日,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导弹核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两弹一星”精神,成为20世纪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可贵民族精神。

    历史地位和意义编辑

    “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活生生的体现.今天,面对世界科技革命的深刻变化和迅猛发展,新一代的航天科技工作者,继承并发扬老一代科研人员搞“两弹一星”的精神,紧盯世界航天科技前沿,从高起点出发,经过11年艰苦探索和努力攻关,取得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有了通向成功的动力。我们相信,我国新一代科技工作者将在继续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要继续发扬光大这一伟大精神,使之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巨大推进力量。正是在包括“两弹一星”精神在内的伟大民族精神的鼓舞下,亿万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奋发图强、齐心协力、锐意进取,取得一项又一项骄人成绩,攀上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显示出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我们要学习功臣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在国外学有所成,拥有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为了投身于新中 国的建设事业,冲破重重障碍和阻力,毅然回到祖国。几十年中,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的最高利益,默默无闻,艰苦奋斗,以其惊人的智慧和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创造着人间奇迹。“中华民族不欺侮别人,也绝不受别人欺侮”,是他们的坚定信念 爱国主义是他们创造、开拓的动力,也是他们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支柱。 我们要学习功臣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有了 这样的精神,他们不怕狂风飞沙,不惧严寒酷暑,没有条件, 创造条件;没有仪器,自己制造;缺少资料,刻苦钻研。就是 这样,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和速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造出 两弹一星”的惊人业绩。

    我们要学习“两弹一星”功臣们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 神。在“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中,我们看到了高水平的技术 跨越。从原子弹到氢弹,我们仅用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比美国、前苏联、法国所用的时间要短得多。在导弹和卫星的研制 中所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案,在许多方面跨 越了传统的技术阶段。“两弹一星”是中国人民创造活力的产 物。

    中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现代化建设任务十分繁重。要激励和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严谨细致,团结协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像当年那样,凭着那么一种干劲、那么一种热情、那么一种奋斗精神,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

    历史由来(背景)

    60年代初期,中国国际形式面临严峻的挑战,为了避免美国、苏联对我国核武器基地发动突然袭击,1964年底,中央果断决定、核武器研制基地由大西北向西南大三线转移,毛主席发出了“加快三线建设的”的号召,两弹城便是三线建设的产物。三线建设以四川、贵州、云南三省作为重点考虑,选址坚持靠山、隐蔽、分散的方针,二机部派出了三个勘探小组,在四川、贵州两省花了两年多时间,考察71个县、三百多个点,最终将九院的新基地选址以川北梓潼为核心的两市五县 。

    历史沿革

    从1964年开始选址,1965年修建,至1974年基本建成。前后施工面积达到90万平方米。
    1969年开始从青海搬迁,1992年整体从梓潼迁至绵阳,院部旧址整体移交梓潼。
    2001年梓潼县政府转让至铁骑力士集团。
    2013年梓潼县政府、九院、铁骑力士集团签订协议共同保护开发。

    2003年在梓潼县委、县政府统筹协调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恢复邓稼先旧居及院部部分旧貌。

    2006年8月被中共绵阳市委、绵阳市人民政府授予为“绵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1年8月被省委宣传部授予为“四川省第五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2年初开始,县委、县政府对基地进行了全方位的规划,形成了“三馆(两弹历程馆、三防教育馆、核能利用科技馆)、两区(旅游配套区、核心游览区)、一通道(外环境道路)”的总体发展格局,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提升,将原模型厅、职工活动室、印刷车间改建成“两弹历程馆”,将原防空战备洞改建成“三防教育馆”。

    2012年被绵阳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授予为“绵阳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2013年10月被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授予为中国“两弹一星”红色文化社科普及基地。

    2011年4月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授予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012年4月被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建设协调小组授予为“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基地”。

    2016年3月被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授予为”四川统一战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

    2016年10月被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组委会授予为”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2016年11月被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授予为”四川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2017年9月被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授予为”九三学社全国传统教育基地“。

    2017年12月被国家教育部命授予”全国第一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2018年11月被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授予为”四川省第一批工业遗址“。

    2018年11月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全国第二批工业遗址“。

    2018年12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国防动员委员会授予为”四川省国防教育基地“。

    2019年10月被四川省科学技术厅授予为”四川省第十一批科普基地“。

    2019年10月被国务院评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两弹一星元勋是指当年研制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学家。

    1999918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截至2019123日,健在的两弹一星元勋有3人:王希季、孙家栋、周光召。


  • 于敏1926-2019

    河北省宁河县人,1926年生,男,中共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49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攻读研究生并兼任助教。1951年起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从事核理论研究工作。1960年底开始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1965年调入二机部第九研究院,历任理论部副主任、理论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研究院副院长、院科技委副主任、院高级科学顾问等职。

    查看详情
  • 王大珩1915-2011

    王大珩(1915年2月26日-2011年7月21日),男,汉族,中共党员,江苏吴县人,生于日本东京。

    查看详情
  • 王希季1921-

    王希季,中国卫星与返回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获得者,国际宇航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士,1921年7月26日生于云南昆明。

    查看详情
  • 王淦昌1907-1998

    江苏省常熟县人,1907年生,男,中共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0年赴德国柏林大学留学,193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曾任山东大学、浙江大学教授

    查看详情
  • 邓稼先1924-1986

    邓稼先,安徽省怀宁县人, 1924年6月25日生,男,中共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后在北京大学任教。1948年10月赴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留学,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研、副研究员,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等职。中共第12届中央委员。1986年逝世。

    查看详情
  • 朱光亚1924-2011

    朱光亚(1924.12.25~2011.2.26),汉族 湖北武汉人,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吉林大学物理学创始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入选"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被誉为"中国工程科学界支柱性的科学家"、"中国科技众帅之帅"。

    查看详情
  • 孙家栋1924-

    孙家栋,男,汉族,中共党员,1929年4月生,辽宁复县人,原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科技委主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原高级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七、八、九、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查看详情
  • 任新民1915-2017

    任新民(1915年12月05日-2017年2月12日),男,祖籍盛康镇任家湾 ,出生于安徽省宁国市,航天技术与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查看详情
  • 吴自良1917-2008

    吴自良(1917年-2008年),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浙江浦江人。

    查看详情
  • 陈芳允1916-2000

    陈芳允(1916.4.3-2000.4.29 ),浙江台州黄岩人,无线电电子学家,中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查看详情
  • 陈能宽1923-2016

    湖南省慈利县人,1923年生,男,中共党员,金属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46年唐山交通大学矿冶系毕业。1947年赴美国留学,1949年获硕士学位,1950年获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物理冶金博士学位

    查看详情
  • 杨嘉墀1919-2006

    杨嘉墀(1919.7.16-2006.6.11)江苏吴江人,空间自动控制学家。 航天技术和自动控制专家,仪器仪表与自动化专家,自动检测学的奠基者。中国自动化学科、中国自动化学会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的创建人之一。

    查看详情
  • 周光召1929-

    周光召,1929年5月15日生于湖南长沙,科学家、世界公认的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查看详情
  • 赵九章1907-1968

    赵九章(1907年10月15日-1968年10月26日),出生于河南开封 ,浙江湖州市吴兴区人 。东方红1号卫星总设计师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科院院士,著名大气科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和空间物理学家,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创始人,为中国人造卫星事业作出杰出的贡献。

    查看详情
  • 姚桐斌1922-1968

    姚桐斌(1922年9月3日-1968年6月8日),江苏省无锡市人,冶金学、航天材料专家、火箭材料及工艺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

    查看详情
  • 钱三强1913-1992

    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原名钱秉穹 ,核物理学家。原籍浙江湖州,生于浙江绍兴, 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

    查看详情
  • 钱学森1911-2009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查看详情
  • 钱骥1917-1983

    钱骥(1917.12.27-1983.08.18),男,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中共党员,空间技术和空间物理专家,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空间技术的开拓者。 1943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室副主任、主任,中国科学院"651"人造卫星设计院技术负责人,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五研究院卫星总体设计部主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科技委副主任,中国宇航学会理事,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

    查看详情
  • 郭永怀1909-1968

    山东省荣成市人,1909年生,男,中共党员,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35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1940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留学并获硕士学位。1941年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研究可压缩流体力学

    查看详情
  • 屠守锷1917-2012

    浙江省湖州市人,1917年生,男,中共党员,火箭技术和结构强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1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留学,获硕士学位。1945年回国后,先后在西南联合大学和清华大学任副教授、教授,1957年后,历任国防部五院研究室主任、总体设计部主任,七机部第一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科技委副主任,航天部科技委副主任,航空航天工业部一院技术总顾问和航空航天部高级技术顾问。
    &

    查看详情
  • 黄纬禄1916-2011

    黄纬禄(1916.12.18-2011.11.23)安徽芜湖市人,中国著名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和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首枚潜地导弹总设计师,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副总设计师,中国陆上发射井液体战略导弹副总工程师,水下核潜艇固体潜地战略导弹总设计师,陆上机动车固体战略导弹总设计师和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总设计师,知名导弹专家,被誉为"巨浪之父"、"东风-21之父"、"航天老总

    查看详情
  • 程开甲1918-2018

    江苏省吴江市人,1918年生,男,中共党员,核武器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46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工作,1948年获博士学位后任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1950年回国,历任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副教授、教授,二机部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国防科工委核试验基地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基地副司令员、科技委常任委员、顾问。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 2018年11月17日上午于北京病逝,享年101岁。&&am

    查看详情
  • 彭桓武1915-2007

    湖北省麻城市人,1915年生,男,物理学家,中国 科学院院士。1935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1938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从事固体物理、量子场论等理论研究,获哲学博士和科学博士学位

    查看详情
  • 手机扫码访问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文昌路南段988号(经开区)
    电话: 0816-5380866
    邮编:622150
    邮箱:zgldc@163.com
    版权所有@绵阳两弹一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COPYRIGHT ZGLDC.NET RESERVED | 蜀ICP备19031896号-1 | 金石易佳全案策划
    两弹城景区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LDCOFCN

    打开微信扫一扫
    关注我们 享更多精彩
    智能电子地图 X